冠心病是一種嚴重威脅民眾健康的重大疾病。冠脈介入治療——經皮冠脈介入術(PCI手術)是應對冠心病的一種有效手段。
“對介入醫生來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冠脈有鈣化’。”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20日對記者表示,鈣化病變給PCI手術帶來很大的挑戰,傳統的治療手段在面對復雜嚴重鈣化病變時,往往存在局限性,影響手術成功率與患者預后。
“雙效軌道旋磨新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它能更好地應對復雜嚴重鈣化,為患者帶來更精準、安全、有效的治療。”這位專家指出。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冠狀動脈鈣化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越高,通常伴有鈣化的概率也越大。據介紹,冠狀動脈鈣化病變的存在明顯增加了PCI的難度和風險。鈣化病變屬于高阻力病變,往往伴隨血管成角、扭曲,對血管擴張的反應較差,增加了PCI器械通過的難度和相關并發癥風險,會導致支架內血栓形成,支架內再狹窄等風險也隨之增加。因此,作為冠脈介入創新技術,雙效軌道旋磨技術應運而生。
據悉,借助大灣區“港澳藥械通”政策,葛均波教授領銜團隊使用創新的軌道旋磨介入治療系統率先為中國患者完成了介入手術。51歲的患者郭先生(化名)長期受冠心病困擾,2個月前因突發胸痛、氣短且活動后加重被緊急送入院。他病情復雜,不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及腦梗病史,而且冠脈重度鈣化,介入器械難以通過血管狹窄處。經心血管內科專家團隊評估,必須先將鈣化的血管“松綁”,這樣才能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術中并發癥。
在手術中,醫生將直徑1.25毫米的旋磨頭送入鈣化血管,通過高速旋轉精準磨削鈣化斑塊,成功清除阻塞血管的“頑石”。隨后,手術團隊順利植入支架,實現血管暢通。術后患者血流恢復良好。
葛均波教授告訴記者:“在這例手術中,我們為患者的前降支和回旋支先后進行了軌道旋磨,一個旋磨頭解決不同直徑的血管問題,全程沒有更換器械。這節約了治療費用,讓血管獲得充分的支架植入前準備,達到更為安全可靠的治療效果,期待這項技術未來能讓更多患者獲益。”據悉,前降支是心臟冠狀動脈系統中的一條重要血管;回旋支也是心臟供血的重要血管。
據了解,對于醫生來說,冠狀動脈軌道旋磨介入治療系統學習曲線短,更容易掌握,操作便捷。醫生可單獨完成操作且安全性更高。(記者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