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產吃貨神劇《舌尖上的中國3》,正在熱播。相較于前兩季的9.3、8.4高風評,《舌尖3》的豆瓣評分斷崖式下跌,目前沒及格:5.8。
圖片來源自網絡
吃貨們吐槽不斷:
不走胃,一滴口水沒流。缽缽雞、麻辣燙、串串、冷鍋串串是一回事?導演你出來走兩步!看完并不餓,卻想買口鐵鍋;某寶已賣到脫銷,然而根本拿不動。
在各路評論中,醫護人員也很活躍:以前是拿“舌尖”下飯,如今是找茬、寫科普。比如,第一集中的“泉水腌泡菜”。
醫學生看后表示:拿泉水腌制泡菜,并在未煮熟下直接舀起壇里的水喝,直接品嘗泡菜的口味……我心里只有各類直接飲用生水、進食生物或未煮熟食物而可能感染的寄生蟲,豬帶絳蟲,牛帶絳蟲,曼氏迭宮絳蟲……
還有“知友”呼叫攝制組,希望盡快聯系河南三門峽的老薛:他可能患杵狀指,要盡快做全面健康檢查,尤其是排查循環和呼吸系統問題。
引用該知友發言:杵狀指的成因多是由于肢端缺血,導致手指或腳趾的增生與肥大,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心肺疾病。
這兩天,《舌尖3》被吐槽最多的,是穿插其中的中醫藥理論。有觀眾恍惚了:我莫不是誤入《養生堂》片場?恰恰是這些“養生理論”,滿屏大寫的bug。
比如,第4集主打“天然牌”的“中藥口紅”,被質疑造假,原材料皆來自“三無賣家”。用這樣的口紅,有沒有考慮過自制化妝品的細菌超標問題啊?!
同是第4集。《舌尖3》燉了一鍋雞湯,讓堅決忌口高嘌呤食物(雞湯就屬此列)的痛風患者喝。
雖然,旁白強調選擇食材要注意低嘌呤,但嘌呤是水溶性的。燉呀煲呀一咕嘟,細胞核、核膜被破壞,嘌呤自然會流出來、溶于湯里——喝一口都是負擔。
有網友稱:煲湯那段的女主來自廣東地區。那里是我國痛風高發區,而喝湯可能是病因之一。且,因為廣東人煲湯愛用多種草藥,當地也是腎病高發區。
痛風可能累及關節、腎臟,并伴發高脂血癥、肥胖、高血壓病、心血管病……等等。
從事醫院品牌建設工作的小伙伴自嘲:腎內科、消化科、血液科,將會掀起蹭熱點的高潮。
微博實名大V“營養醫師王興國”關于藥膳食療,也幽了一默:有同行感嘆藥膳食療博大精深。如果自己不懂的東西都屬于博大精深,那我也認同這個評語……(我)很愿意去吃一吃這些不明覺厲的藥膳,或許會很好吃,但我不相信它們那些信手拈來或祖宗背書的健康功效。
還有大學學中醫的觀眾,喊出:求不黑!但“神預言”擺在這了:一大波偽科學養生在路上。各位界友們,你們刷《舌尖3》沒?有沒有不吐不快的沖動?留言區送給你們啦!
本文轉自:醫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