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9晚9,一周6天,這樣的工作制度被簡稱為“996”,是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的“加班文化”象征。
<style>.hzh {display: none; }</style>掐指一算,每周六天、一天12小時的工作時間下來,遵循這個上班模式的人工作時間將長達72小時,更別提“007”、“247”了。
加班是個人的選擇,拼搏是人生的必經之路。話雖如此,可經歷如此長的工作時間后,我們的身體將面臨什么?一項研究指出,長時間工作可能會導致禿頭的機會翻倍!
這項研究,扎了男性朋友們的心
來自韓國首爾成均館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們,開展了一項關于男性工作時間和脫發的研究。從2013年至2017年,他們研究了13391名年齡介于20歲至59歲的男性。
按照不同的工作時間,這些男性研究對象被分為了三類:每周工作40小時的“正常時間”組、每周工作長達52小時的“較長時間”組,以及工作時間超過前兩組的“更長時間”組。
研究結束后收集的數據顯示,正常組的禿頭發生率為2%,而工作時間更長的兩組禿頭率依次為3%、4%,足見長時間工作與男性脫發的增加有明顯的關系。
對比可得,相對工作40小時的男性而言,工作5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人禿頭幾率更高,甚至可能翻了個倍!
禿頭幾率翻倍,壓力是潛在誘因
人之所以與脫發、禿頭結緣,固然受年齡、激素、藥物、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而此次把焦點集中在男性工作方面的研究,則將矛頭指向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壓力。
研究人員稱,壓力是促使禿頭幾率上升最可能的罪魁禍首。于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而言,工作時間過長意味著工作量相對較多與休息時間的不足,導致人體積攢過多的壓力。
層層壓力下,人體原有的激素水平將失去平衡。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影響人體的多個部位,頭發的生長也“慘遭毒手”。
頭發的生長周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包括生長期、退化期與休止期。一般而言,約有10%的頭發處于毛發生長階段,而壓力的出現,給毛發生長帶來的是“地震”般的影響,促使更多頭發提前進入脫毛階段。
不少孕婦在產后出現脫發,是因為生育的壓力成了媽媽們脫發的誘因。同樣,冗長的工作時間背后,潛藏的是綿綿不盡的工作壓力,更是剝奪了正常的作息。脫發、禿頭對長時間工作的人而言,是筆該還的“債”。
脫發很常見,但別視而不見
人的一生,掉點頭發再正常不過了。只要是平均每日掉發在100根以內,都不必過慮。怎樣才算是真的脫發呢?這些特殊情況下,我們需要警惕了。
一是,頭發出油增多。脂溢性脫發是脫發的類型之一,皮脂腺分泌過于旺盛的人是這類脫發的潛在患者。原先頭皮出油一般,但突然察覺頭皮出油變多的小伙伴要注意了。
二是,頭發發質細軟、無光澤。這是頭發狀態不健康的表現,供毛囊生發所用的營養不足,會導致生發的速度追不上掉發的速度,發量越來越少。當然,本身發質細軟的人視情況而定。
三是,頭發以塊狀掉落,掉落數量超過100根。這顯然是脫發近在眉睫的癥狀了,需要及時就醫,尋求醫生幫助。